雖然公牛集團公告因涉嫌壟斷被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立案調查后表示,公司將根據相關法律的規定,積極配合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反壟斷案件調查工作,做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企業,依法合規經營,并不斷提升經營質量和可持續的價值回報水平。
但是,表態歸表態,可信嗎?骨子里已經變壞了,表面說的再動聽,其實都是虛偽的掩蓋。
試問,如果公牛集團如斯所言“做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企業,依法合規經營”的話,又怎么會無視《反壟斷法》規定呢?真是說的比唱的還好聽,做出來的卻比小人還小人。
就拿專利侵權糾紛來說,對于通領科技的專利侵權指控,公牛集團另辟蹊徑,將目光集中到涉案兩件專利的有效性上,玩的便是小人伎倆。
公牛集團針對涉案專利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復審和無效審理部提出了“專利權無效”申請。審理部經審理以“不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進步”“不具備創造性”作出宣告涉案兩件專利權全部無效的審查決定。兩件涉案專利權被宣告無效,意味著通領科技進行專利維權的基礎暫時不存在。
沒有專利的先侵權別人的專利,然后再將別人的專利想方設法搞沒了,這是什么邏輯?這是肆無忌憚地公然侵權。通領科技怎么能咽下這口氣?
俗話說,沒有三年不透風的墻。通領科技意外得知,在專利復審期間,公牛集團代理律所與律師曾多次在私人會所宴請審理部相關辦案人員。通領科技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知識產權局舉報后,上述相關部門已對舉報內容展開了調查,接下來的劇情或許很快會發生反轉,公牛集團或許會陷入十分尷尬的境地。
公牛集團的小人之舉不僅如此,在通領科技起訴公牛集團專利侵權后的短短8個月內,全國陸續出現11個自然人38例針對通領科技專利權進行無效申請的案件,通領科技被迫應訴。 針對這一反常情況, 通領科技 經過調查發現 這是一輪目的性明確的惡意申請 。
這11位專利無效宣告請求人除了一位30歲的男性外,其余都是家庭主婦和 60多歲的老人,他們對專利基本知識可以說毫無了解,更不了解通領科技。更加蹊蹺的是,這些自然人委托的專利無效申請代理律師事務所竟然均為同一家律師事務所,這家律師事務所與公牛集團也存在著案件代理關系。
至此,公牛集團的小人面目已經暴露無疑了。目前, 通領科技訴公牛集團在專利權糾紛案中涉嫌的系列暗箱操作行為,國家知識產權局信訪室已經受理調查。
接下來公牛集團最后的遮羞布一旦撕開,企業信譽注定會遭遇毀滅性地打擊,到時候這顆雷能否把公牛集團炸得體無完膚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這顆雷的威力,極有可能會遠超反壟斷對公牛集團的打擊。
事實上,公牛集團不僅有外患,也有內憂。公牛集團的 業績已經出現了下滑, 公司盈利能力正在退步。
公牛集團旗下插座、照明等產品屬于建材照明一類,受房地產影響很大,在去年上半年疫情嚴重的情況下,全國大部分地區停工停產,房地產也停止作業,公牛集團自然是受到了重創。 2020年,公牛集團雖然將營收維持在了百億大關,達100.51億元,但同比僅增長0.11%,與過去四年動輒10%、20%的增速相比明顯放緩。 從單一業務來看,公牛集團報告期內墻壁開關插座業務實現收入29.52億元,同比下降7.99%; LED照明業務實現收入7.70億元,同比下降21.74%,銷售萎縮明顯。
不僅是2020年的表現,自2017年房地產速漲周期結束之后,公牛集團的業績增速就已經開始下滑,從2017年的34.91%到2018年的25.21%,再到2019年僅為10.76%。
以衡量企業盈利能力強弱的經典指標——ROE(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例,公牛集團近三年的ROE指標呈急速下滑態勢。具體來看,2018年-2020年公司ROE指標分別下降約18%、25%,尤其2020年受疫情影響,公司ROE速降至26.87%。2018年時,公司的ROE(加權)還能達到69.6%,短短三年時間,凈資產加權收益率下降了近四成。這意味著,公司的賺錢能力正在走下坡路。
事實上,除了ROE指標能夠證明其盈利下降外,毛利率指標也有所下降。2016年至2020年,公牛集團毛利率分別為45.21%、37.79%、36.62%、41.37%、40.06%,呈現波動下滑態勢,相比2016年的45%,公司毛利率已經下滑近5個百分點。
公牛集團的產品號稱“用不壞”,但公牛集團如今不僅面臨著業績隱憂,如果反壟斷和專利侵權這兩顆雷一旦真正引爆,公牛集團的信譽極有可能會陷入破產危機,信譽是一個企業的生存之本,公牛集團一旦信譽破產,不得不讓人懷疑內憂外患的公牛集團 如何能在四面楚歌中突出重圍。
有因必有果,心術不正必遭報應。公牛集團這次估計真的要把自己“玩壞了”。